港交所与内地沪深交易所的竞争和互补

随着去年沪市科创板注册制的实施和今年深市创业板注册制的改革,还有新三板精选层直接转板的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说的确对港交所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有竞争是好事,它会不断推动港交所优化上市制度,来吸引内地公司赴港上市。

虽然香港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但港交所吸引的主要还是港澳台、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内地企业,可以看到这些其实都是华人圈的公司,其中内地企业占到港交所发行新股的70%以上。

这一点从港交所的市值也可以看出来,港交所总市值大概34万亿,其中内地企业总市值、总成交量分别占港交所总盘子的76.9%、81.9%。

像中国这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两个交易所显然太少,同时由于中国严格的外汇管制,外资在二级市场投资中国股票不方便,这时港交所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香港市场是典型的机构投资者占主导的开放性国际市场,也是国际资本投资中国市场的通道。企业到香港上市,可以从国际市场,特别是从国际机构投资者那里获取企业发展资金,是另一种引进外资的方式,中国政府当然乐见其成。

内地A股市场基本是以内地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来支撑,企业在内地上市,主要是从内地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所以,香港市场和内地市场之间的互补性和合作性远远大于有限的一点竞争性。

特别是在支持新经济,生物医药研发这块,双方异曲同工,在目前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两地交易所形成合力,可以将金融资源更好地引入新经济。

科创板和创业板与港交所在吸引企业IPO 方面,除了互补性之外,从沪港通角度来看,企业无论在哪里上市,两地的投资者都可以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来交易。这本身也证明,由沪港通开启的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在5年的实践中开启了一个风险可控且稳健的路径。

内地港股通也在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之间建立了一个类似于天桥的资产配置通道,能够实现多元化和差异化的资产海外配置,同时又不是单纯的资本外流渠道。

内地投资者用人民币进行海外配置,之后资金又回流,实现了在家门口进行资产的国际化配置。在市场平稳时期,该机制的效果不易被感知,但在市场波动时期,便能呈现出其独特的效果。

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A股1240亿,这说明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资产较为乐观,外资的流入是对内地散户投资偏好的互补,总体上外资机构更愿意长期持有高成长性的公司股票。

在交易机制上,两地的互联互通也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沪港通、深港通消除了很多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市场在交易流程、进出便利程度、交易托管制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因此海外明晟指数也开始把A股纳入指数,被动跟踪的指数基金也得以自动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在互联互通机制建立5年之后,人们不禁想到,既然股票可以互通,债券既然北向通可以通,那南向通呢?所以港交所总裁李小加一直在致力于推动“债券通”,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还可以打港股新债。

目前,上交所股票总市值大概41万亿元,深交所总市值大概30万亿元,港交所总市场刚好处于二者之间。三足鼎立,有竞争有互补,是最理想的状态。

美股开户,登入查看优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tiger trade » 港交所与内地沪深交易所的竞争和互补

相关推荐

    暂无内容!

Tiger Brokers

One Account For Global Markets

SIGN UP